古詩詞經過時間沉淀、歲月更迭,愈發讓詩意更加的濃厚,下面為大家整理了曹植《名都篇》原文及翻譯注釋,讓我們一起來領略詩詞的魅力與情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名都篇》原文
《名都篇》
曹植 名都多妖女,京洛出少年。 寶劍值千金,被服麗且鮮。 斗雞東郊道,走馬長楸間。 馳騁未能半,雙兔過我前。 攬弓捷鳴鏑,長驅上南山。 左挽因右發,一縱兩禽連。 余巧未及展,仰手接飛鳶。 觀者咸稱善,眾工歸我妍。 歸來宴平樂,美酒斗十千。 膾鯉臇胎鰕,炮鱉炙熊蹯。 鳴儔嘯匹侶,列坐竟長筵。 連翩擊鞠壤,巧捷惟萬端。 白日西南馳,光景不可攀。 云散還城邑,清晨復來還。 《名都篇》譯文
名都盛產艷麗的美女,洛陽更有風度翩翩的少年。
我佩帶的寶劍價值千金,身著的衣服奢華鮮艷。
斗雞在東郊的道路上,賽馬于長列的楸樹間。
我騎馬馳騁還不到半路,一雙野兔就蹦到了跟前。
于是立即彎起gōng弩搭上了響箭,揚鞭策馬追上了南山。
我左手挽弓,右手發箭,只一箭就把雙兔射倒了。
別的技巧還沒有施展,又迎頭射中空中的飛鳶。
觀獵的行人齊聲喝彩,旁邊的射手為我贊嘆。
歸來大宴于平樂古觀,美酒一斗便值十千錢。
細切了鯉魚烹煮蝦羹,爆炒甲魚再燒烤熊掌。
呼朋引伴地前來入座,長長的筵席頃刻坐滿。
蹴鞠和擊壤忙個不停,身手敏捷,花樣翻新。
太陽永遠疾馳在西南,流逝的光景不可追攀。
盛宴后我們如云驟散,明天清晨再來此暢飲游玩!
《名都篇》的注釋
名都:著名的都會,如當時的臨淄、邯鄲等。妖女:艷麗的女子,這里指倡伎。
京洛:指東京洛陽。少年:指貴族紈绔子弟。洛陽是東漢的國都、是貴族麕集之地,從東漢的樂府和文人詩中就常有寫洛陽紈绔生活的作品了。此篇中心是寫少年,上句寫妖女是為此句作陪襯。
直:同值。
被服:指衣著。被,同披。服,穿。
斗雞:看兩雞相斗以為博戲,這是漢魏以來直到唐代盛行的一種習俗。
長楸間:指兩旁種著高楸的大道。楸,落葉喬木,也叫大樟。
捷:插。
南山:指洛陽之南山。
左挽右發:左手拉弓向右射去。一般都用右手拉弓,這里故意用左手,以賣弄“巧伎”,與下文之“余巧未及展”相應。
一縱:一發。
兩禽連:兩禽同時被射中。兩禽,即指上文所說的雙兔,古代對飛鳥和走獸都可以稱禽,后來才分開,專以禽指飛鳥。
接:迎射對面飛來的東西。《白馬篇》有“仰手接飛猱”,與此句式相同。
鳶(yuān冤):鷂子。
眾工:許多善射者。工,巧。
歸我研:稱道我的射藝高。妍,美善。
平樂:宮觀名,東漢時明帝所建,在洛陽西門外。
斗十千:一斗酒價值萬錢,極言其宴飲之豪奢。
膾鯉:把鯉魚做成肉絲。膾(kuài),切肉成絲。
臇胎鰕:把胎做成肉羹。臇(juǎn),動詞,做成肉羹。胎,有籽的肥。
寒鱉:醬腌甲魚。
炙熊蹯(fán凡):烤熊掌。
鳴、嘯,都指招呼。
儔、匹、侶:都是同類同伴的意思。
竟:終。
連翩:動作輕捷的樣子。
鞠壤:鞠和壤。古代兩種游戲用具。擊壤是一種古老的游戲,用兩個一頭大一頭小的木塊,把一塊放在幾十步外,持另一塊投擊,擊中者為勝。
巧捷萬端:靈巧變化層出不窮。
光景:日光。
攀:挽留。
云散:如云之散,言眾少年宴罷散歸。以上四句是說,轉眼白日西沉,時光無法攔阻,今晚只好各自回家了,但是大家約好了明天一早還來這樣游玩。極言其空虛無聊之情狀。
簡短詩意賞析 詩寫京洛少年斗雞走馬、射獵游戲、飲宴無度的生活。全詩主要的篇幅都在寫京洛少年的游戲與飲宴,反映了當時紈绔子弟們的一種生活狀態。 作者簡介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國譙(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國曹魏著名文學家,建安文學代表人物。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曾為陳王,去世后謚號“思”,因此又稱陳思王。后人因他文學上的造詣而將他與曹操、曹丕合稱為“三曹”,南朝宋文學家謝靈運更有“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獨占八斗”的評價。王士禎嘗論漢魏以來二千年間詩家堪稱“仙才”者,曹植、李白、蘇軾三人耳。 更多古詩詞的原文及譯文: 1、“周邦彥《一落索·眉共春山爭秀》”的原文翻譯 2、“晏幾道《南鄉子·淥水帶青潮》”的原文翻譯 3、“納蘭性德《采桑子·彤霞久絕飛瓊字》”的原文翻譯 4、“王維《寄荊州張丞相》”的原文翻譯 5、“蘇軾《蝶戀花·佳人》”的原文翻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