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經過時間沉淀、歲月更迭,愈發讓詩意更加的濃厚,下面為大家整理了陶淵明《飲酒·十八》原文及翻譯注釋,讓我們一起來領略詩詞的魅力與情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飲酒·十八》原文
《飲酒·十八》
陶淵明 子云性嗜酒,家貧無由得, 時賴好事人,載醪祛所惑。 觴來為之盡,是諮無不塞。 有時不肯言,豈不在伐國。 仁者用其心,何嘗失顯默。 《飲酒·十八》譯文
楊雄生來好酒,家貧不能常得。
只能依靠那些喜好追求古事的人,帶著酒肴向陶淵明請教釋惑,才能有酒喝。
有酒就飲盡,有疑難問題都能解答。
當然,你問攻伐別國的計謀,不肯說。
因為仁者考慮問題鄭重認真,當言則言,不當言則不言。
《飲酒·十八》的注釋
時:常常。賴:依賴,依靠。好(hào)事人:本指喜歡多事的人,這里指勤學好問之人。載醪(láo):帶著酒。祛所惑:解除疑惑問題?!稘h書·揚雄傳》說揚雄“家素貧,耆(嗜)酒,人希至其門。時有好事者載酒肴從游學”。
是諮(zī):凡是所詢問的。無不塞:無不得到滿意的答復。塞,充實,充滿。
伐國:《漢書·董仲舒傳》:“聞昔者魯公問柳下惠:‘吾欲伐齊,如何?’柳下惠曰:‘不可。’歸而有憂色,曰:’吾聞伐國不問仁人,此言何為至于我哉!’”淵明用此典故代指國家的政治之事。
用其心:謂謹慎小心,仔細考慮。失:過失,失誤。顯默:顯達與寂寞,指出仕與歸隱。
疇昔:往昔,過去。
作者簡介 陶淵明(約365~427年),字元亮,晚年更名潛,字淵明。別號五柳先生,私謚靖節,世稱靖節先生。潯陽柴桑(今江西九江)人。東晉末到劉宋初杰出的詩人、辭賦家、散文家。被譽為“隱逸詩人之宗”“田園詩派之鼻祖”。是江西首位文學巨匠。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參軍、鎮軍參軍、彭澤縣令等職,最末一次出仕為彭澤縣令,八十多天便棄職而去,從此歸隱田園。他是中國第一位田園詩人,被稱為“古今隱逸詩人之宗”,有《陶淵明集》。 更多古詩詞的原文及譯文: 1、“李商隱《無題》”的原文翻譯 2、“黃庭堅《贈黔南賈使君》”的原文翻譯 3、“柳永《永遇樂·薰風解慍》”的原文翻譯 4、“溫庭筠《相和歌辭·三洲歌》”的原文翻譯 5、“歐陽修《范仲淹有志于天下》”的原文翻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