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屆中學生學習力論壇日前成功舉行。本屆論壇由中國民辦教育協會民辦教育研究院、上海第一教育新媒體聯合主辦,“中國好舌頭”華少講述自己成長經歷以及對學習力的理解。 在對話上海小牛娃的環節中,華少還與家長們共同探討如何提升學生的學習動力、學習態度、學習方法、學習效率、以及創新思維和創造能力。 因為“語速快”,華少成了家喻戶曉的知名主持人,站在光鮮舞臺上的他卻清醒地意識到,主持人需要不斷學習、不斷挑戰,否則很容易被觀眾遺忘。于是他也在不斷嘗試改變自己的主持風格,從單純的語速快到快慢結合,華少說:“學習是不斷認知的過程,也是和自己不斷妥協的過程。”從高中開始,華少就樹立了想當一名主持人的想法,于是他活躍在校園演講、主持的舞臺上,不斷歷練自己,從年少輕狂到虛心學習,每一次站在舞臺前,華少都會做足充分的準備工作,因為不斷學習已經成為他的一種生活狀態。 “很多人都覺得學習應該是有趣的,是的,學習應該是有趣的。”華少說,“但學習更包括了枯燥、乏味、重復這樣的特性。”現在很多年輕學生的自尊心很強、敏感度很高,有時候甚至會刻意回避自己的缺點,實際上學習很重要的一部分是要學會了解自己,充分認識自己的優缺點,這樣才能更好全面地發展自己。“同時,學習是一個持續的過程,學習是一種良好的習慣,在不斷學習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就會擁有學習力。”華少說,“學習不是教會你以后如何變得多成功,而是在這個紛繁復雜的世界里,對任何事、對任何人都有一種清醒的認識,這種學習的過程能夠帶給每一個人快樂。” 在論壇上,來自上海各個學校的牛娃也悉數登場,講述了自己如何戰勝各種困難,最終達成階段性目標的過程。他們對華少成功的原因也很感興趣,對此,華少說:“成功的人往往很清楚自己的目標,并且每一天都在為之付出努力。因此成功的人大部分是有強的學習動力、自律性的人,比如說大家喜歡的歌手,你們看到的是他們光鮮地站在舞臺上唱歌,下面擁有無數粉絲,而我看到的他們,往往是每天早上第一件事情就是開始練聲,有些小提琴、鋼琴等各種樂器不離手,結束一天的工作往往也是在音樂里。舞臺會放大一個人的優點,同時也會放大一個人的缺點,因此只有非常刻苦努力、契而不舍,才能真正獲得成功。” 如今的華少同樣是一名“80后”父親,他也會跟孩子一起玩玩游戲,在他看來:“作為家長,要得到孩子的信任,就是要讓孩子與父母的溝通變得更佳順暢,同時應該幫助孩子發現他們的學習興趣,并引導他們把興趣化為持之以恒的學習力。現在在數字時代成長起來的孩子,不可避免地會玩玩電腦,但這一定要有個度。”作為一個社會的人,不僅要學會學習,有時也應該學會放松。 蒞臨會議的教育界領導則表示,如今的家長們應該教會孩子如何學習,如何培養學習的毅力、動力和能力。在教育領導者看來,情商比智商更重要、分享比分數更重要、狀態比狀元更重要、成人比成績更重要。在未來全球化的競爭過程中,如今的孩子更應該懂得中國文化,未來無論學習、工作、生活在哪里,都能帶著中國根、民族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