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經過時間沉淀、歲月更迭,愈發讓詩意更加的濃厚,下面為大家整理了納蘭性德《踏莎行·春水鴨頭》原文及翻譯注釋,讓我們一起來領略詩詞的魅力與情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踏莎行·春水鴨頭》原文
《踏莎行·春水鴨頭》
納蘭性德 春水鴨頭,春山鸚嘴,煙絲無力風斜倚。百花時節好逢迎,可憐人掩屏山睡。 密語移燈,閑情枕臂。從教醞釀孤眠味。春鴻不解諱相思,映窗書破人人字。 《踏莎行·春水鴨頭》譯文
春天到了,春水泛出了鴨頭綠,身上的春衫鮮紅得猶如鸚哥的紅嘴。看那裊裊的煙絲被春風吹得歪歪斜斜,是那么的嬌弱無力。百花盛開,正是情人幽會的好時節,但她卻掩起屏風孤眠不起。
將燈燭移近,追憶往日良宵共度的情景,想著那些秘密的話語,頭枕著手臂,任憑閑愁的苦味發散開來。大雁不知避諱此時的相思,偏偏從窗外飛過,卻不成“人”字的陣行。
《踏莎行·春水鴨頭》的注釋
踏莎(suō)行:詞牌名,又名“踏雪行”“踏云行”“柳長春”“惜余春”“轉調踏莎行”等,雙調五十八字,前后段各五句、三仄。
春水:春天的河水。
百花:各種花。
密語:秘密的、悄悄的話語。
閑情:閑散的心情。
從教:任憑、聽憑。
春鴻(hóng):春天的鴻雁。
不解:不懂,不理解。
書破:書寫錯亂,指雁行不成“人”字形。
簡短詩意賞析 這首詞上片既描繪了春景宜人,又于結處點出“可憐人”無聊無緒的情態,春景與她形成了極大的反差,這就透露了“可憐人”的獨自憂傷。下片前兩句寫閨房中的綺旎纏綿,很象艷詞綺語的套話,但接著陡然一轉,過去的這些都是為了讓我咀嚼今天的孤眠滋味。這首詞前景后情,轉折生趣,層層入深,很有感發的魅力。 作者簡介 納蘭性德(1655-1685),滿洲人,字容若,號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詞人之一。其詩詞“納蘭詞”在清代以至整個中國詞壇上都享有很高的聲譽,在中國文學史上也占有光彩奪目的一席。他生活于滿漢融合時期,其貴族家庭興衰具有關聯于王朝國事的典型性。雖侍從帝王,卻向往經歷平淡。特殊的生活環境背景,加之個人的超逸才華,使其詩詞創作呈現出獨特的個性和鮮明的藝術風格。流傳至今的《木蘭花令·擬古決絕詞》——“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等閑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富于意境,是其眾多代表作之一。 更多古詩詞的原文及譯文: 1、“黃庭堅《滿庭芳·茶》”的原文翻譯 2、“陸游《東湖新竹》”的原文翻譯 3、“辛棄疾《賀新郎·賦琵琶》”的原文翻譯 4、“納蘭性德《一叢花·詠并蒂蓮》”的原文翻譯 5、“杜甫《嚴鄭公宅同詠竹》”的原文翻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