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經過時間沉淀、歲月更迭,愈發讓詩意更加的濃厚,下面為大家整理了李白《古風·其三十九》原文及翻譯注釋,讓我們一起來領略詩詞的魅力與情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古風·其三十九》原文
《古風·其三十九》
李白 登高望四海,天地何漫漫! 霜被群物秋,風飄大荒寒。 榮華東流水,萬事皆波瀾。 白日掩徂輝,浮云無定端。 梧桐巢燕雀,枳棘棲鴛鸞。 且復歸去來,劍歌行路難。 《古風·其三十九》譯文
我登上高處,望向四周,但見天地間茫茫無際一片。
萬物被嚴霜覆蓋著,荒野里吹來一陣陣西風。
榮華易逝,有如東流水一去不返,人間萬事如波浪起伏,變化無常。
白日即將西落,浮云出沒不定,遮掩著落日的光輝。
如今燕子和麻雀竟然在罕見的梧桐樹上筑巢,反而鴛鴦只能棲在長著刺的枳棘之上。
昔日陶潛唱過《歸去來辭》辭官而去。還是回家去吧,我也學欲學馮諼,彈劍高歌,感嘆行路真難。
《古風·其三十九》的注釋
四海:指天下。
漫漫:無涯無際。
“霜被”句:謂各種花草樹木因受霜寒而呈現出一派秋色。被:披,覆蓋。
大荒:廣闊的原野。
徂輝:太陽落山時的余輝。
枳棘:有棘刺的灌木。
“梧桐”二句意為,鴛鸞本來棲宿于梧桐,燕雀只配作巢于枳棘,現在情況正相反。謂黑白顛倒,是非錯位。喻小人居子高位,而君子不得其位。鴛鸞:即鶴雛鸞鳳之屬。
歸去來:回去吧。東晉詩人陶淵明不愿逢迎權勢,棄官歸鄉,并作《歸去來兮辭》。
劍歌:彈劍而歌。《戰國策·齊策》記載:戰國時齊人馮諼為孟嘗君門客,最初不如意,曾三次彈劍而歌。《行路難》:樂府“雜曲歌”調名。《樂府解題》云:“《行路難》,備言世路艱難及離別悲傷之意。”行:一作“悲”。
簡短詩意賞析 此詩作于詩人初離朝廷之時,寫詩人登高望遠,看到天地廣大無邊,群物被霜而秋,從而想到光陰飛逝,榮華似水,人生短促,身世飄搖,賢愚顛倒,最后發出“行路難”、“歸去來”的悲嘆。全詩感慨朝政昏暗,賢愚顛倒,世路艱險,表現了詩人老大無成,決心歸隱的憤懣之情。 作者簡介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后人譽為“詩仙”,與杜甫并稱為“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據《新唐書》記載,李白為興圣皇帝(涼武昭王李暠)九世孫,與李唐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愛飲酒作詩,喜交友。李白深受黃老列莊思想影響,有《李太白集》傳世,詩作中多為醉時寫就,代表作有《望廬山瀑布》《行路難》《蜀道難》《將進酒》《早發白帝城》等。 更多古詩詞的原文及譯文: 1、“曹雪芹《詠白海棠》”的原文翻譯 2、“李清照《慶清朝·禁幄低張》”的原文翻譯 3、“楊萬里《臘前月季》”的原文翻譯 4、“周邦彥《六丑·薔薇謝后作》”的原文翻譯 5、“柳永《受恩深·雅致裝庭宇》”的原文翻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