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經過時間沉淀、歲月更迭,愈發讓詩意更加的濃厚,下面為大家整理了李商隱《訪秋》原文及翻譯注釋,讓我們一起來領略詩詞的魅力與情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訪秋》原文
《訪秋》
李商隱 酒薄吹還醒,樓危望已窮。 江皋當落日,帆席見歸風。 煙帶龍潭白,霞分鳥道紅。 殷勤報秋意,只是有丹楓。 《訪秋》譯文
喝下的酒太淡,西風吹來,酒意全消;登上高樓極目遠望直到天邊。
落日的余輝正照在江岸上,江中歸船的帆席鼓滿南風,正在輕快地駛回。
暮靄籠罩著龍潭,潭水一片銀白,余霞照在險峻的山路上,山嶺被映成一片紅色。
殷勤地報送秋天消息的,只有一樹樹火紅的楓樹。
《訪秋》的注釋
訪秋:尋訪秋色秋意。訪:探訪。秋天已到,但在嶺南并不明顯,故曰訪秋,探問秋之消息也。
薄:指酒味淡。
危:高。望已窮:可以極望,隱含秋高氣爽之意。
皋(gāo):岸。江皋:瀕江高地。當:對著。
席:大。歸風:指南風。作者家鄉在北。
煙:云氣。帶:籠罩。龍潭:即《桂林》詩所謂“龍移白石湫”之白石湫,在今廣西桂林城北七十里。
分:使顯露。鳥道:險絕的山路。僅通飛鳥。
殷勤:情意懇切深厚。報:傳達。
丹楓:紅色的楓葉。只是有丹楓:謂除丹楓外不見秋意。
簡短詩意賞析 這首詩首句措辭非常隱曲,本意是對身世極度不滿。頷聯有“心存魏闕,望而不見”之慨。頸聯白字屬煙,而拆居句末,以見警策。尾聯點明訪秋的意思。境界寥廓,景中有情,不言思歸,而歸思已見也。詩意深曲含蘊,意脈不露,耐人咀嚼。 作者簡介 李商隱(約813年-約858年),字義山,號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詩人,祖籍河內(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陽,出生于鄭州滎陽。他擅長詩歌寫作,駢文文學價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詩人之一,和杜牧合稱“小李杜”,與溫庭筠合稱為“溫李”,因詩文與同時期的段成式、溫庭筠風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稱為“三十六體”。其詩構思新奇,風格秾麗,尤其是一些愛情詩和無題詩寫得纏綿悱惻,優美動人,廣為傳誦。但部分詩歌過于隱晦迷離,難于索解,至有“詩家總愛西昆好,獨恨無人作鄭箋”之說。因處于牛李黨爭的夾縫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鄉沁陽(今河南焦作市沁陽與博愛縣交界之處)。作品收錄為《李義山詩集》。 更多古詩詞的原文及譯文: 1、“曹雪芹《詠白海棠》”的原文翻譯 2、“李清照《慶清朝·禁幄低張》”的原文翻譯 3、“楊萬里《臘前月季》”的原文翻譯 4、“周邦彥《六丑·薔薇謝后作》”的原文翻譯 5、“柳永《受恩深·雅致裝庭宇》”的原文翻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