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經過時間沉淀、歲月更迭,愈發讓詩意更加的濃厚,下面為大家整理了魚玄機《賣殘牡丹》原文及翻譯注釋,讓我們一起來領略詩詞的魅力與情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賣殘牡丹》原文
《賣殘牡丹》
魚玄機 臨風興嘆落花頻,芳意潛消又一春。 應為價高人不問,卻緣香甚蝶難親。 紅英只稱生宮里,翠葉那堪染路塵。 及至移根上林苑,王孫方恨買無因。 《賣殘牡丹》譯文
頻頻嘆息花被狂風吹落太多,芳香漸消失又要過一個春天。
應是價格太高人們不敢詢問,又因香氣太濃蝴蝶難以親近。
只有皇宮才配生長這種鮮花,哪能忍受讓它沾染路上灰塵。
等到把花移植到皇宮上林苑,王孫貴族才為沒有買而遺恨。
《賣殘牡丹》的注釋
牡丹,原產山西一帶,唐初移植長安,成為珍品,譽為國花。貞元(唐德宗年號,785—805)時,對牡丹玩賞更成為長安之社會風氣。柳渾《牡丹》詩曰:“近來無奈牡丹何,數十千錢買一棵。”
頻:頻頻不斷。潛消:暗暗地消失。
緣:因為。
紅英:鮮花。稱:配,夠格。
上林苑:秦舊苑,漢武帝擴建,周圍三百里,有離宮七十所。苑中養禽獸,供皇帝春秋打獵。此指唐代宮苑。
王孫:借指富貴人家子弟。《史記·淮陰侯列傳》:“吾哀王孫而進食,豈望報乎!”
簡短詩意賞析 此詩表面是吟詠牡丹花,實則是以牡丹自況,以物喻人,寄托著女詩人的身世之感,表現了詩人因清高不被賞識、因才高不被接納的處境,道出了詩人衰微不幸的遭際和孤傲清潔的品格。全詩風格清婉,寄托深遠,中間二聯對牡丹形象的描繪對偶工致而含蘊豐富。 作者簡介 魚玄機,女,晚唐詩人,長安(今陜西西安)人。初名魚幼微,字蕙蘭。咸通(唐懿宗年號,844—874)中為補闕李億妾,以李妻不能容,進長安咸宜觀出家為女道士。后被京兆尹溫璋以打死婢女之罪名處死。魚玄機性聰慧,有才思,好讀書,尤工詩。與李冶、薛濤、劉采春并稱唐代四大女詩人。魚玄機其詩作現存五十首,收于《全唐詩》。有《魚玄機集》一卷。其事跡見《唐才子傳》等書。 更多古詩詞的原文及譯文: 1、“白居易《村雪夜坐》”的原文翻譯 2、“溫庭筠《嘲三月十八日雪》”的原文翻譯 3、“陸游《十月二十八日風雨大作》”的原文翻譯 4、“范成大《窗前木芙蓉》”的原文翻譯 5、“黃庭堅《次韻梨花》”的原文翻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