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經過時間沉淀、歲月更迭,愈發讓詩意更加的濃厚,下面為大家整理了納蘭性德《臨江仙·絲雨如塵云著水》原文及翻譯注釋,讓我們一起來領略詩詞的魅力與情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臨江仙·絲雨如塵云著水》原文
《臨江仙·絲雨如塵云著水》
納蘭性德 絲雨如塵云著水,嫣香碎拾吳宮。百花冷暖避東風。酷憐嬌易散,燕子學偎紅。 人說病宜隨月減,懨懨卻與春同。可能留蝶抱花叢。不成雙夢影,翻笑杏梁空。 《臨江仙·絲雨如塵云著水》譯文
絲絲細雨如同微塵,云彩染著水汽,吳宮里殘花散落了滿地。百花在微寒的東風中搖曳,仿佛在將寒氣閃避。最讓人憐惜的是那嬌美的宮花極易敗落,故而連小燕子也學著人的樣子憐惜起花來,它緊緊依偎在花下。
人們都說疾病會像滿月減損成殘月一般,慢慢減弱,無奈這倦怠的感覺,正如春天濃郁的慵懶氣息。可否將蝴蝶留在花叢里呢?燕子成雙成對地飛去了,反而笑那屋宇梁上空空。
《臨江仙·絲雨如塵云著水》的注釋
臨江仙:唐教坊曲,后用作詞牌,為雙調小令。格律俱為平韻格,字數有五十二字、五十四字、五十八字、五十九字、六十字、六十二字六種。本詞為六十字。
“絲雨”二句:意謂細雨蒙蒙,云中夾帶著水氣,吳宮里殘花散落了滿地。嫣香:嬌艷芳香的花。
“酷憐”二句:此言最讓人憐惜的是那嬌美的宮花極易敗落,故而連小燕子也學著人的樣子憐惜起花來,它緊緊依偎在花下。偎紅:緊貼著紅花。
懨懨(yān):精神委靡不振貌。
“不成”二句:意謂燕子成雙成對地飛去了,反而笑那屋宇梁上空空。杏梁:用文杏木制成的屋梁。宋晏殊《采桑子》:“燕子雙雙,依舊銜泥入杏梁。”
簡短詩意賞析 此詞抒寫暮春時節,愁病交加,萬般無奈的情景。詞中用“吳宮”、“杏梁”等語皆作泛指,其中深含了興亡之悲,似有深藏的隱憂,空靈含蘊而有味可咀。 作者簡介 納蘭性德(1655-1685),滿洲人,字容若,號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詞人之一。其詩詞“納蘭詞”在清代以至整個中國詞壇上都享有很高的聲譽,在中國文學史上也占有光彩奪目的一席。他生活于滿漢融合時期,其貴族家庭興衰具有關聯于王朝國事的典型性。雖侍從帝王,卻向往經歷平淡。特殊的生活環境背景,加之個人的超逸才華,使其詩詞創作呈現出獨特的個性和鮮明的藝術風格。流傳至今的《木蘭花令·擬古決絕詞》——“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等閑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富于意境,是其眾多代表作之一。 更多古詩詞的原文及譯文: 1、“孟郊《游終南山》”的原文翻譯 2、“常建《戲題湖上》”的原文翻譯 3、“張孝祥《水調歌頭·泛湘江》”的原文翻譯 4、“劉禹錫《柳花詞三首》”的原文翻譯 5、“納蘭性德《淡黃柳·詠柳》”的原文翻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