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經過時間沉淀、歲月更迭,愈發讓詩意更加的濃厚,下面為大家整理了陸游《臨安春雨初霽》原文及翻譯注釋,讓我們一起來領略詩詞的魅力與情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臨安春雨初霽》原文
《臨安春雨初霽》
陸游 世味年來薄似紗,誰令騎馬客京華。 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 矮紙斜行閑作草,晴窗細乳戲分茶。 素衣莫起風塵嘆,猶及清明可到家。 《臨安春雨初霽》譯文
這些年世態人情淡薄得似紗(對世間/官場的關心近年來已經薄得像一層細紗了),誰又讓我乘馬來到京都作客沾染繁華?
住在小樓聽盡了一夜的春雨淅瀝滴答,明日一早,深幽的小巷便有人叫賣杏花。
鋪開小紙從容地斜寫著草書,在小雨初晴的窗邊細細地煮水、沏茶、撇沫,試品名茶。
不要嘆息那京都的塵土會弄臟潔白的衣衫,清明時節還來得及回到鏡湖邊的山陰故家。
《臨安春雨初霽》的注釋
霽(jì):雨后或雪后轉晴。
世味:人世滋味;社會人情。
客:客居。
京華:京城之美稱,這里指當時的京城臨安。
深巷:很長的巷道。
明朝(zhāo):明日早晨。
矮紙:短紙、小紙。
斜行:傾斜的行列。
草:指草書。
晴窗:明亮的窗戶。
細乳:茶中的精品。
分茶:宋元時煎茶之法。注湯后用箸攪茶乳,使湯水波紋幻變成種種形狀。
素衣:原指白色的衣服,這里用作代稱。是詩人對自己的謙稱(類似于“素士”)。
風塵嘆:因風塵而嘆息。暗指不必擔心京城的不良風氣會污染自己的品質。
簡短詩意賞析 首聯點出“客京華”,頷聯和頸聯寫“客京華”時的閑情逸趣,與首聯“世味薄”、尾聯“風塵嘆”拍合。因已深知“世事艱”,故厭倦官場,不愿入京;而被召入京,也不肯趨炎附勢,只以“聽春雨”“閑作草”“戲分茶”消磨時光,并且急于回到山陰,免受京城中的風塵污染。首尾呼應,章法井然。這首詩雖無陸游詩中常見的豪壯勃發之氣,但于淺淡低回之中蘊含著無窮韻致。詩人筆下的杏花春雨與鐵馬秋風有著同樣的魅力。 作者簡介 陸游(1125年11月13日-1210年1月26日),字務觀,號放翁,漢族,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尚書右丞陸佃之孫,南宋文學家、史學家、愛國詩人。陸游生逢北宋滅亡之際,少年時即深受家庭愛國思想的熏陶。宋高宗時,參加禮部考試,因受宰臣秦檜排斥而仕途不暢。孝宗時賜進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軍旅生活。嘉泰二年(1202年),宋寧宗詔陸游入京,主持編修孝宗、光宗《兩朝實錄》和《三朝史》,官至寶章閣待制。晚年退居家鄉。創作詩歌今存九千多首,內容極為豐富。著有《劍南詩稿》《渭南文集》《南唐書》《老學庵筆記》等。 更多古詩詞的原文及譯文: 1、“辛棄疾《西江月·漁父詞》”的原文翻譯 2、“柳永《鷓鴣天·吹破殘煙入夜風》”的原文翻譯 3、“崔道融《溪居即事》”的原文翻譯 4、“楊慎《西江月·道德三皇五帝》”的原文翻譯 5、“秦觀《江城子·清明天氣醉游郎》”的原文翻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