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經過時間沉淀、歲月更迭,愈發讓詩意更加的濃厚,下面為大家整理了張鳴善《普天樂·詠世》原文及翻譯注釋,讓我們一起來領略詩詞的魅力與情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普天樂·詠世》原文
《普天樂·詠世》
張鳴善 洛陽花,梁園月,好花須買,皓月須賒。 花倚欄干看爛熳開,月曾把酒問團圓夜。 月有盈虧花有開謝,想人生最苦離別。 花謝了三春近也,月缺了中秋到也,人去了何日來也? 《普天樂·詠世》譯文
在洛陽賞花,到梁園賞月,好花應不惜錢去買,明月也應不惜錢去買。依著欄干觀賞花開放得一片爛熳,舉酒問明月為何如此團圓。
月有圓有缺花有開有謝,想到人生最苦的事情莫過于離別。花謝了到了三春再開,月缺了到了中秋又圓,人去了什么時候能再來呢?
《普天樂·詠世》的注釋
洛陽花:即洛陽的牡丹花。歐陽修《洛陽牡丹記》稱洛陽牡丹天下第一。
梁園月:即梁園的月色。梁園,西漢梁孝王所建。孝王曾邀請司馬相如、枚乘等辭賦家在園中看花賞月吟。
月曾把酒問團圓夜:化用蘇軾《水調歌頭》詞逾:“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三春:孟春、仲春、季春。
簡短詩意賞析 這首小令的前六句寫洛陽牡丹盛開和梁園賞月的勝景,以歡樂場面為下曲曲情做形象化的鋪墊.到七、八句筆鋒一轉,抒發感慨。“想人生最苦離別”,這大概是此曲曲題為《詠世》所要表達的本意。最后三句是進一層補充說明七、八兩句的意思,用花落會再開,月缺有重圓來對比、襯托“人去了何時來也”。 作者簡介 張鳴善 元代散曲家。名擇,號頑老子。原籍平陽(今屬山西),家在湖南,流寓揚州。官至淮東道宣慰司令史。填詞度曲詞藻豐贍,常以詼諧語諷人。張鳴善身處元末喪亂之際,深感現實的動亂與污濁,因此多有刺時之作。 更多古詩詞的原文及譯文: 1、“辛棄疾《西江月·漁父詞》”的原文翻譯 2、“柳永《鷓鴣天·吹破殘煙入夜風》”的原文翻譯 3、“崔道融《溪居即事》”的原文翻譯 4、“楊慎《西江月·道德三皇五帝》”的原文翻譯 5、“秦觀《江城子·清明天氣醉游郎》”的原文翻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