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經過時間沉淀、歲月更迭,愈發讓詩意更加的濃厚,下面為大家整理了張繼《宿白馬寺》原文及翻譯注釋,讓我們一起來領略詩詞的魅力與情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宿白馬寺》原文
《宿白馬寺》
張繼 白馬馱經事已空,斷碑殘剎見遺蹤。 蕭蕭茅屋秋風起,一夜雨聲羈思濃。 《宿白馬寺》譯文
漢代白馬馱經的事早已過去,只剩下斷碑和殘破的古廟留下遺跡。
這茅草房上吹起了蕭瑟的秋風,一夜的淅瀝秋雨給人帶來了多少別思離情。
《宿白馬寺》的注釋
白馬寺:位于今洛陽城東十二公里處。建于東漢永平十一年(68年),是我國最早的一座官辦佛寺。
白馬馱經:傳說漢明帝遣使去天竺(今印度)求佛法,有天竺僧攝摩騰和竺法蘭至洛陽,同時有白馬馱經而來,故所建佛寺名白馬寺,白馬馱經即指此事。典出南北朝《漢法本內傳》與北魏楊炫之《洛陽伽藍記》卷四:“白馬寺,漢明帝所立也,佛入中國之始。寺在西陽門外三里御道南。帝夢金神,長丈六,項背日月光明。金神號曰佛。遣使向西域求之,乃得經像焉。時白馬負經而來,因以為名。”
剎(chà):佛寺。
蕭蕭:風聲。
羈思:即羈旅之思。在外做客思念故鄉的心情。
作者簡介 張繼(約715~約779)字懿孫,漢族,襄州人(今湖北襄陽人)。唐代詩人,他的生平不甚可知。據諸家記錄,僅知他是天寶十二年(公元七五三年)的進士。大歷中,以檢校祠部員外郎為洪州(今江西南昌市)鹽鐵判官。他的詩爽朗激越,不事雕琢,比興幽深,事理雙切,對后世頗有影響。但可惜流傳下來的不到50首。他的最著名的詩是《楓橋夜泊》。 更多古詩詞的原文及譯文: 1、“陸游《雪夜感舊》”的原文翻譯 2、“陳與義《以事走郊外示友》”的原文翻譯 3、“李賀《長平箭頭歌》”的原文翻譯 4、“魚玄機《暮春有感寄友人》”的原文翻譯 5、“歐陽修《玉樓春·洛陽正值芳菲節》”的原文翻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