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經過時間沉淀、歲月更迭,愈發讓詩意更加的濃厚,下面為大家整理了張籍《野老歌》原文及翻譯注釋,讓我們一起來領略詩詞的魅力與情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野老歌》原文
《野老歌》
張籍 老農家貧在山住,耕種山田三四畝。(農 一作:翁) 苗疏稅多不得食,輸入官倉化為土。 歲暮鋤犁傍空室,呼兒登山收橡實。 西江賈客珠百斛,船中養犬長食肉。 《野老歌》譯文 老翁家貧住在山中,靠耕種三四畝山田為生,田畝少,賦稅多,沒有吃的。糧食送進官府的倉庫,最后腐爛變質,化為泥土,一年到頭,家中只剩下鋤頭、犁耙靠在空房子里面,只好叫兒子上山去拾橡子充饑。從長江西面來的富商的船中,成百上千的珠寶用斛來計量,就連船上養的狗也長年吃肉。 《野老歌》的注釋
野老歌;一作《山農詞》。這首詩寫農民在租稅剝削下的悲慘生活,并與富商大賈的奢侈生活對比,反映了不合理的現實。
橡實:橡樹的果實,荒年可充饑。
西江:今江西九江市一帶,是商業繁盛的地方。唐時屬江南西道,故稱西江。
斛:量器;是容量單位。古代以十斗為一斛,南宋末年改為五斗。
官倉:指各地官員稅收,此指貪官。
簡短詩意賞析 全詩運用敘述的手法,給我們呈現出幾個老農痛苦的生活的場景。雖然作者沒有發表議論,但孕作者的思想于敘述中。全詩的形象對比深刻鮮明,表現了勞動人民的饑苦,反映了不同階層人的生活,揭露了統治階級對勞動人民的剝削。 作者簡介 張籍(約767~約830),唐代詩人。字文昌,漢族,和州烏江(今安徽和縣)人,郡望蘇州吳(今江蘇蘇州)。先世移居和州,遂為和州烏江(今安徽和縣烏江鎮)人。世稱“張水部”、“張司業”。張籍的樂府詩與王建齊名,并稱“張王樂府”。著名詩篇有《塞下曲》《征婦怨》《采蓮曲》《江南曲》。《張籍籍貫考辨》認為,韓愈所說的“吳郡張籍”乃謂其郡望,并引《新唐書·張籍傳》、《唐詩紀事》、《輿地紀勝》等史傳材料,駁蘇州之說而定張籍為烏江人。 更多古詩詞的原文及譯文: 1、“陸游《雪夜感舊》”的原文翻譯 2、“陳與義《以事走郊外示友》”的原文翻譯 3、“李賀《長平箭頭歌》”的原文翻譯 4、“魚玄機《暮春有感寄友人》”的原文翻譯 5、“歐陽修《玉樓春·洛陽正值芳菲節》”的原文翻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