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經過時間沉淀、歲月更迭,愈發讓詩意更加的濃厚,下面為大家整理了陳師道《九日寄秦覯》原文及翻譯注釋,讓我們一起來領略詩詞的魅力與情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九日寄秦覯》原文
《九日寄秦覯》
陳師道 疾風回雨水明霞,沙步叢祠欲暮鴉。 九日清尊欺白發,十年為客負黃花。 登高懷遠心如在,向老逢辰意有加。 淮海少年天下士,可能無地落烏紗。 《九日寄秦覯》譯文
一陣疾風把雨云吹垮,明凈的江面上飄著絢麗的晚霞。我舟泊岸邊,系好了船纜,只見樹叢中的祠廟周圍,飛旋著一群群求棲的烏鴉。唉,今天是九九重陽節,我舉杯想暢飲可又不堪酒力,自己早已愁白了頭發!
我曾十年飄泊,寄人籬下,佳節里哪有心思賞花觀景,真是白白辜負了故鄉的菊花。登高望遠,我的心與你同在,永難忘卻年輕的風流,年輕的瀟灑。今天,我雖然老了,但逢此良辰,懷想你的綿綿情意越發增加。呵,像你秦覯這樣的少年豪俊之士步此時豈能不結伴登高、飲酒戲耍?狂寫風吹落帽那樣的詩篇,定能勝過那孫盛、孟嘉!
《九日寄秦覯》的注釋
九日:指農歷九月九日重陽節。秦覯(gòu):作者的年輕朋友,著名詞人秦觀的弟弟。
明:明凈。
沙步:水邊可以系船供人上下的地方。叢祠:草木叢生處的祠廟。
清尊:酒杯。欺白發:指年老易醉。
負:辜負。
心如在:一顆心如同在你身邊。
意有加:感慨更多。
淮海少年:指秦覯。
烏紗:指帽子。“九日落帽”是重陽登高的典故(見賞析部分)。
簡短詩意賞析 首聯從眼前實景下筆,描繪詩人舟行一天,泊船投宿時的景色,寫其旅況之蕭條。頷聯即景生感,嘆十年重陽不勝杯酌,更無賞菊之事。頸聯寫對秦覯的懷念之情。尾聯是祝愿與鼓勵之辭,希望秦覯能意氣風發。這首詩作者巧妙地將吟詩、飲酒、賞花、登高揉合在詩中,既有實景,又有虛構。通過精煉的筆觸,巧妙剪裁安排。全詩風格沉郁含蓄,意蘊深長。 作者簡介 陳師道(1053~1102)北宋官員、詩人。字履常,一字無己,號后山居士,漢族,彭城(今江蘇徐州)人。元祐初蘇軾等薦其文行,起為徐州教授,歷仕太學博士、穎州教授、秘書省正字。一生安貧樂道,閉門苦吟,有“閉門覓句陳無己”之稱。陳師道為蘇門六君子之一,江西詩派重要作家。亦能詞,其詞風格與詩相近,以拗峭驚警見長。但其詩、詞存在著內容狹窄、詞意艱澀之病。著有《后山先生集》,詞有《后山詞》。 更多古詩詞的原文及譯文: 1、“納蘭性德《菩薩蠻·新寒中酒敲窗雨》”的原文翻譯 2、“孟浩然《送杜十四之江南》”的原文翻譯 3、“韋莊《菩薩蠻·紅樓別夜堪惆悵》”的原文翻譯 4、“李賀《金銅仙人辭漢歌》”的原文翻譯 5、“戴復古《賀新郎·寄豐真州》”的原文翻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