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經過時間沉淀、歲月更迭,愈發讓詩意更加的濃厚,下面為大家整理了李白《送溫處士歸黃山白鵝峰舊居》原文及翻譯注釋,讓我們一起來領略詩詞的魅力與情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送溫處士歸黃山白鵝峰舊居》原文
《送溫處士歸黃山白鵝峰舊居》
李白 黃山四千仞,三十二蓮峰。 丹崖夾石柱,菡萏金芙蓉。 伊昔升絕頂,下窺天目松。 仙人煉玉處,羽化留馀蹤。 亦聞溫伯雪,獨往今相逢。 采秀辭五岳,攀巖歷萬重。 歸休白鵝嶺,渴飲丹砂井。 鳳吹我時來,云車爾當整。 去去陵陽東,行行芳桂叢。 回溪十六度,碧嶂盡晴空。 他日還相訪,乘橋躡彩虹。 《送溫處士歸黃山白鵝峰舊居》譯文
黃山高聳四千仞,蓮花攢簇三十二峰。
丹崖對峙夾石柱,有的像蓮花苞,有的像金芙蓉。
憶往昔,我曾登臨絕頂,放眼遠眺天目山上的老松。
仙人煉玉的遺跡尚在,羽化升仙處還留有遺蹤。
我知道今天你要獨往黃山,也許可以和溫伯雪相逢。
為采擷精華辭別五岳,攀巖臨穴,經歷艱險千萬重。
歸來閑居白鵝嶺上,渴了飲丹砂井中水。
鳳凰叫時我即來,你要準備云霓車駕一起游覽天宮。
來往陵陽仙山東,行走在芬芳的桂樹叢中。
回曲溪流十六渡,青山如嶂立晴空。
以后我還會時常來訪問,乘著弓橋步入彩虹中。
《送溫處士歸黃山白鵝峰舊居》的注釋
黃山:古稱黟山,唐改黃山。在安徽省南部,跨歙、黔、太平、休寧四縣。
菡萏:即荷花。
天目:山名,在浙江臨安縣西北,上有兩湖若左右目,故名天目。
煉玉:指煉仙丹。
羽化:指成仙而去。黃山有煉丹峰,高八百七十初,相傳浮丘公煉丹于峰頂,經八甲子,丹始成。
溫伯雪:名伯,字雪子。李白此處借其名以喻溫處士。獨往:謂離群而隱居。
丹砂井:黃山東峰下有朱砂湯泉,熱可點茗,春時即色微紅。
鳳吹:用仙人王子喬吹笙作鳳鳴事。
云車:仙人所乘。
陵陽:即陵陽山,在安徽涇縣西南。相傳為陵陽子明成仙處。
橋:指仙人橋,又名天橋、仙石橋,在煉丹臺,為黃山最險之處。兩峰絕處,各出峭石,彼此相抵,有若筍接,接而不合,似續若斷,登者莫不嘆為奇絕。
簡短詩意賞析 全詩共計二十二句一百一十字,形象地描繪了黃山奇異的景觀,表達了詩人對溫處士的離別之情。詩中表現出一種飄然欲仙的浪漫主義色彩。 作者簡介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后人譽為“詩仙”,與杜甫并稱為“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據《新唐書》記載,李白為興圣皇帝(涼武昭王李暠)九世孫,與李唐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愛飲酒作詩,喜交友。李白深受黃老列莊思想影響,有《李太白集》傳世,詩作中多為醉時寫就,代表作有《望廬山瀑布》《行路難》《蜀道難》《將進酒》《早發白帝城》等。 更多古詩詞的原文及譯文: 1、“王勃《江亭夜月送別二首》”的原文翻譯 2、“黃庭堅《送范德孺知慶州》”的原文翻譯 3、“陳子昂《送魏大從軍》”的原文翻譯 4、“白居易《送客歸京》”的原文翻譯 5、“周邦彥《虞美人·疏籬曲徑田家小》”的原文翻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