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經過時間沉淀、歲月更迭,愈發讓詩意更加的濃厚,下面為大家整理了納蘭性德《蝶戀花·又到綠楊曾折處》原文及翻譯注釋,讓我們一起來領略詩詞的魅力與情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蝶戀花·又到綠楊曾折處》原文
《蝶戀花·又到綠楊曾折處》
納蘭性德 又到綠楊曾折處,不語垂鞭,踏遍清秋路。衰草連天無意緒,雁聲遠向蕭關去。 不恨天涯行役苦,只恨西風,吹夢成今古。明日客程還幾許,沾衣況是新寒雨。 《蝶戀花·又到綠楊曾折處》譯文
又來到昔日折柳相送友人的故地,騎馬默默垂鞭徐行,心緒沉沉惝恍迷離,在無望的秋思之途踏行。衰草無邊已了無生趣。大雁遠去關塞遙遠。
天涯羈旅之苦卻也無妨,只可恨那西風吹散吹滅了多少穿越古今的美夢。明天,行程還在延續,乍寒的新雨打濕衣衫,更覺凄冷孤單。
《蝶戀花·又到綠楊曾折處》的注釋
綠楊曾折:古人在送別時,有折柳枝相贈的習俗。
不語垂鞭:引用唐溫庭筠《曉別》詩:“上陽宮里鐘初動,不語垂鞭上柳堤。”垂鞭,放馬慢行。
衰(shuāi)草:指秋天的草。
意緒:心緒;心情。南齊王融《詠琵琶》:“絲中傳意緒,花里寄春情。”
蕭關:關口名。在今甘肅平涼縣,古為西北邊地要塞。
行役(yì):指因公務而長期在外跋涉。
成今古:謂今與古距離遙遠,實為感嘆光陰易逝。
幾許:多少。
簡短詩意賞析 這首詞寫羈旅在外,路過舊日與親友分別的地方,而引起的惆悵之情。上片重在寫景,下片重在抒情,然而又都是景中有情,情中有景。 作者簡介 納蘭性德(1655-1685),滿洲人,字容若,號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詞人之一。其詩詞“納蘭詞”在清代以至整個中國詞壇上都享有很高的聲譽,在中國文學史上也占有光彩奪目的一席。他生活于滿漢融合時期,其貴族家庭興衰具有關聯于王朝國事的典型性。雖侍從帝王,卻向往經歷平淡。特殊的生活環境背景,加之個人的超逸才華,使其詩詞創作呈現出獨特的個性和鮮明的藝術風格。流傳至今的《木蘭花令·擬古決絕詞》——“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等閑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富于意境,是其眾多代表作之一。 更多古詩詞的原文及譯文: 1、“韋莊《歸國遙·春欲晚》”的原文翻譯 2、“辛棄疾《鵲橋仙·送粉卿行》”的原文翻譯 3、“劉辰翁《柳梢青·春感》”的原文翻譯 4、“納蘭性德《清平樂·煙輕雨小》”的原文翻譯 5、“張炎《思佳客·題周草窗武林舊事》”的原文翻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