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經過時間沉淀、歲月更迭,愈發讓詩意更加的濃厚,下面為大家整理了杜牧《題烏江亭》原文及翻譯注釋,讓我們一起來領略詩詞的魅力與情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題烏江亭》原文
《題烏江亭》
杜牧 勝敗兵家事不期,包羞忍恥是男兒。 江東子弟多才俊,卷土重來未可知。 《題烏江亭》譯文
勝敗乃是兵家常事,難以事前預料。能夠忍受失敗和恥辱的才是真正男兒。
江東子弟大多是才能出眾的人,若能重整旗鼓卷土殺回,楚漢相爭,誰輸誰贏還很難說。
《題烏江亭》的注釋
烏江亭:在今安徽和縣東北的烏江浦,相傳為西楚霸王項羽自刎之處。《史記·項羽本紀》:“于是項王乃欲東渡烏江。烏江亭長檥船待,謂項王曰:‘江東雖小,地方千里,眾數十萬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獨臣有船,漢軍至,無以渡。’項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為!且籍與江東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無一人還,縱江東父兄憐而王我,我何面目見之?縱彼不言,籍獨不愧于心乎?’——乃自刎而死。”
兵家:一作“由來”。事不期:一作“不可期”。不期,難以預料。
包羞忍恥:意謂大丈夫能屈能伸,應有忍受屈恥的胸襟氣度。
江東:自漢至隋唐稱自安徽蕪湖以下的長江南岸地區為江東。才俊:才能出眾的人。才,一作“豪”。
卷土重來:指失敗以后,整頓以求再起。
簡短詩意賞析 這首詩議論戰爭成敗之理,提出自己對歷史上已有結局的戰爭的假設性推想。首句言勝敗乃兵家常事。次句批評項羽胸襟不夠寬廣,缺乏大將氣度。三四句設想項羽假如回江東重整旗鼓,說不定就可以卷土重來。這首詩對項羽負氣自刎的惋惜,但主要的意思卻是批評他不善于把握機遇,不善于聽取別人的建議,不善于得人、用人。 作者簡介 杜牧(公元803-約852年),字牧之,號樊川居士,漢族,京兆萬年(今陜西西安)人,唐代詩人。杜牧人稱“小杜”,以別于杜甫。與李商隱并稱“小李杜”。因晚年居長安南樊川別墅,故后世稱“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更多古詩詞的原文及譯文: 1、“白居易《放言五首·其五》”的原文翻譯 2、“韋應物《聽嘉陵江水聲寄深上人》”的原文翻譯 3、“柳宗元《嶺南江行》”的原文翻譯 4、“李白《將進酒》”的原文翻譯 5、“韓愈《晚春》”的原文翻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