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經過時間沉淀、歲月更迭,愈發讓詩意更加的濃厚,下面為大家整理了中庸《喜怒哀樂未發》原文及翻譯注釋,讓我們一起來領略詩詞的魅力與情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喜怒哀樂未發》原文
《喜怒哀樂未發》
中庸
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
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有弗學,學之弗能,弗措也;有弗問,問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篤,弗措也。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雖愚必明,雖柔必強。
《喜怒哀樂未發》譯文
喜怒哀樂的情感沒有發生,可以稱之為“中”;喜怒哀樂的感情發生了,但都能適中且有節度,可以稱之為“和”。中是天下最為根本的,和是天下共同遵循的法度。達到了中和,天地就會各安其位,萬物便生長發育了。
要博學多才,就要對學問詳細地詢問,徹底搞懂,要慎重地思考,要明白地辨別,要切實地力行。要么不學,學了沒有學會絕不罷休;要么不問,問了沒有懂得絕不罷休;要么不想,想了沒有想通絕不罷休;要么不分辨,分辨了沒有明確絕不罷休;要么不實行,實行了沒有成效決不罷休。別人一次就能做成的事情,自己做一百次;別人要十次能做好的事情,只要自己肯做上千次一定也能做好。如果真能這樣做,即便愚笨也會變得聰明,即使柔弱也會變得剛強。
《喜怒哀樂未發》的注釋
中:本身并非喜怒哀樂,而是指對喜怒哀樂的持中狀態。
和:平時能持中,一旦表現出來,就能中節,這就叫和。
博學:學習要廣泛涉獵。
審問:有針對性地提問請教。
慎思:學會周全地思考。
明辨:形成清晰的判斷力。
篤行:用學習得來的知識和思想指導實踐。
更多古詩詞的原文及譯文: 1、“納蘭性德《蝶戀花·眼底風光留不住》”的原文翻譯 2、“柳永《甘草子·秋暮》”的原文翻譯 3、“朱淑真《菩薩蠻·山亭水榭秋方半》”的原文翻譯 4、“李清照《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的原文翻譯 5、“王昌齡《閨怨》”的原文翻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