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經過時間沉淀、歲月更迭,愈發讓詩意更加的濃厚,下面為大家整理了溫庭筠《懊惱曲》原文及翻譯注釋,讓我們一起來領略詩詞的魅力與情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懊惱曲》原文
《懊惱曲》
簡短詩意賞析溫庭筠 藕絲作線難勝針,蕊粉染黃那得深。 玉白蘭芳不相顧,青樓一笑輕千金。 莫言自古皆如此,健劍刜鐘鉛繞指。 三秋庭綠盡迎霜,惟有荷花守紅死。 廬江小吏朱斑輪,柳縷吐芽香玉春。 兩股金釵已相許,不令獨作空成塵。 悠悠楚水流如馬,恨紫愁紅滿平野。 野土千年怨不平,至今燒作鴛鴦瓦。 全詩分為三個部分,前四句借反面例子發端,含有明顯的怨情。其后四句情緒發生轉折,表達了女主人公仍相信人間有至死不渝的愛情。后八句通過焦仲卿和劉蘭芝凄慘的愛情故事證明人間確有至死不渝的愛情,而這正是女主人公所希望得到的。詩的最后四句寫的沉郁感人,悠悠的楚水映襯千年的野土,拉開了時間與空間的距離,給后人以足夠的想象空間。在神馳古人愛情故事的同時又表達了一種深沉的懷戀之情。 作者簡介 溫庭筠(約812或說801、824)年—約866或說870、882年)唐代詩人、詞人。本名岐,字飛卿,太原祁(今山西祁縣東南)人。富有天賦,文思敏捷,每入試,押官韻,八叉手而成八韻,所以也有“溫八叉”之稱。然恃才不羈,又好譏刺權貴,多犯忌諱,取憎于時,故屢舉進士不第,長被貶抑,終生不得志。官終國子助教。精通音律。工詩,與李商隱齊名,時稱“溫李”。其詩辭藻華麗,秾艷精致,內容多寫閨情。其詞藝術成就在晚唐諸詞人之上,為“花間派”首要詞人,對詞的發展影響較大。在詞史上,與韋莊齊名,并稱“溫韋”。存詞七十余首。后人輯有《溫飛卿集》及《金奩集》。 更多古詩詞的原文及譯文: 1、“白居易《秋雨夜眠》”的原文翻譯 2、“蔣捷《昭君怨·擔子挑春雖小》”的原文翻譯 3、“曹雪芹《五美吟·虞姬》”的原文翻譯 4、“溫庭筠《女冠子·含嬌含笑》”的原文翻譯 5、“韓愈《柳州羅池廟碑》”的原文翻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