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經過時間沉淀、歲月更迭,愈發讓詩意更加的濃厚,下面為大家整理了范公偁《過庭錄(節選)》原文及翻譯注釋,讓我們一起來領略詩詞的魅力與情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過庭錄(節選)》原文
《過庭錄(節選)》
滕子京負大才,為眾忌疾,自慶陽帥謫巴陵,憤郁頗見辭色。文正與之同年,友善,愛其才,恐后貽禍。然滕豪邁自負,罕受人言,正患無隙以規之。子京忽以書抵文正,求《岳陽樓記》。故《記》中云:“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其意蓋在諫故人耳。范公偁 《過庭錄(節選)》譯文 滕子京依仗著才華,遭到許多人的嫉妒,從慶陽統帥降職到巴陵郡,他的悲憤郁悶之情常常表現在文章和神色中。范仲淹和他同年考中進士,兩人關系很好,也很愛惜他的才華,害怕他以后遭到迫害。然而滕子京豪邁自負,很少聽別人規勸,范仲淹正擔心沒有機會來規勸他。滕子京忽然寫信給范仲淹,請求他寫《岳陽樓記》。所以《岳陽樓記》中說“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他的意思大概是在規勸好友了。 《過庭錄(節選)》的注釋
《岳陽樓記》:作者范仲淹,字希文,謚(shì)號文正,世稱范文正公,蘇州吳縣(現江蘇蘇州)人,北宋政治家、文學家。
負:依仗。
貽:遺留。
正:指文正,范仲淹的謚號。
罕:很少。
患:擔憂,害怕。
規:勸誡。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出自范仲淹的《岳陽樓記》,譯為:不因為外物(好壞)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以,因為。(注:本句運用了互文的修辭手法)
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出自范仲淹的《岳陽樓記》,譯為:在天下人擔憂之前先擔憂,在天下人享樂之后才享樂。先,名詞用作動詞,在……之前;后,名詞用作動詞,在……之后。
蓋:原來是,大概。
所:針對。
故:因此。
書:書信。
作者簡介 范公偁(1126年—1158年),蘇州吳縣人,范仲淹玄孫,字號及事跡行狀不詳,今存所撰《過庭錄》。 更多古詩詞的原文及譯文: 1、“李商隱《無題》”的原文翻譯 2、“黃庭堅《贈黔南賈使君》”的原文翻譯 3、“柳永《永遇樂·薰風解慍》”的原文翻譯 4、“溫庭筠《相和歌辭·三洲歌》”的原文翻譯 5、“歐陽修《范仲淹有志于天下》”的原文翻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