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文化,三千年詩韻。詩詞讓我們感受到了流彩華章之美,比如:“雁字回時,月滿西樓。”短短幾個字就能將讀者帶入意境,那么,你知道“雁字回時,月滿西樓。”的意思是什么嗎?“雁字回時,月滿西樓。”出自哪首詩嗎?下面為大家整理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的出處及賞析,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雁字回時,月滿西樓。”什么意思? 雁群排成整齊的隊伍飛回來的時候,月亮正滿照著西樓。 “雁字回時,月滿西樓。”出處是哪首詩? 此詩句出自 李清照 《一剪梅》一詩。全詩如下:
《一剪梅》
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云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一剪梅》譯文 荷已殘,香已消,冷滑如玉的竹席,透出深深的涼秋,輕輕脫換下薄紗羅裙,獨自泛一葉蘭舟。仰頭凝望遠天,那白云舒卷處,誰會將錦書寄有?正是雁群排成“人”字,一行行南歸時候,月光皎潔浸人,灑滿這西邊獨倚的亭樓。 花,自在地飄零,水,自在地漂流,一種離別的相思,你與我,牽動起兩處的閑愁。啊,無法排除的是——這相思,這離愁,剛從微蹙的眉間消失,又隱隱纏繞上了心頭。 “雁字回時,月滿西樓。”全詩賞析 這是一首別離詞,是詞人和丈夫分離后的相思之作。 詞的上半部分寫詞人懷遠念歸。開篇一句點出時令,大概在清秋時節。“紅藕香殘”寫戶外的蓮藕,“玉簟秋”寫室內的涼席,這兩處描寫都是在渲染節氣。此句色彩明麗,含蓄深沉,景中含情。花的開落,是大自然的規律使然,人生也是如此,悲歡離合才是世態常情;玉席變涼,這一方面是肌膚所感,另一方面更是心中所感。這一句內涵豐富,為全詞營造出一種凄涼的氛圍。隨后五句交代詞人一天的行動。“輕解羅裳”兩句,寫詞人心事滿懷,于是泛舟河上。“獨上”二字,說明詞人是獨自一人。“云中”一句,直寫相思之情。可隨后詞人并沒有任情感隨意抒發,而是僅此一句便戛然而止,最后兩句又落于景語。“雁字回時,月滿西樓”,情景交融,營造出一種迷離的意境,使人愁緒暗生。這兩句景物描寫生動、優美,頗能惹人愁懷,令人讀之黯然。 詞的下半部分寫離愁之深。“花自飄零”一句,上承前文的景物描寫,下啟后文的情感抒發,寫落花流水之景,寓情于景,呼應上文的“紅藕香殘”、“獨上蘭舟”兩句。隨后兩句,直抒胸臆,寫自己的相思之情,這里視角暗轉,抒情對象不再只是詞人一人,而是把其丈夫也并入其中,兩人都為相思所苦,可見他們情意之深。最后三句,寫相思之苦無法擺脫。詞人筆法高超,“眉頭”與“心頭”相對應,“才下”與“卻上”相對應,對仗工整,妙筆生花,把相思之情的微妙變化描繪得惟妙惟肖,感人肺腑。 作者簡介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號易安居士,宋齊州章丘(今山東濟南章丘西北)人,居濟南。宋代女詞人,婉約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稱。 李清照出生于書香門第,早期生活優裕,其父李格非藏書甚富,她小時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環境中打下文學基礎。出嫁后與丈夫趙明誠共同致力于書畫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據中原時,流寓南方,境遇孤苦。所作詞,前期多寫其悠閑生活,后期多悲嘆身世,情調感傷。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徑,語言清麗。論詞強調協律,崇尚典雅,提出詞“別是一家”之說,反對以作詩文之法作詞。能詩,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時詠史,情辭慷慨,與其詞風不同。 有《李易安集》《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詞》,已散佚。后人輯有《漱玉集》《漱玉詞》。今有《李清照集》輯本。 推薦閱讀: 1、 “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的意思 2、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意思 3、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的意思 4、“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的意思 5、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意思是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