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醫節是幾月幾日?國醫節是每年的哪一天?為了幫助大家弄清國醫節是每年的幾月幾號,我們整理了國醫節具體時間,這樣大家就能知道國醫節是什么時候了,從而合理安排國醫節的相關活動,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國醫節是幾月幾日? 國醫節是:每年的3月17日 國醫節簡介 國醫節是為了紀念反對取消舊醫藥及全盤否定中醫中藥的勝利,并希望中醫中藥能在中國乃至全世界弘揚光大,造福人類而設定的節日(每年的3月17日)。 國醫節的由來 3月17日是中國國醫節。這一節日的來歷與葉開泰藥號組織領導的一場抵制廢止中醫藥運動有關。當年汪精衛政府要反對中醫,廢除中藥。一個在日本留過學的西醫余巖(字云岫)借勢發難,1929年2月,國民政府衛生部召開第一屆中央衛生委員會上,圍繞著“廢止中醫”問題,提出:取消舊醫藥(那時中醫中藥被稱為舊醫藥),全盤否定中醫中藥。這就是臭名昭著的“廢止中醫案”。 為了紀念這次抗爭的勝利,并希望中醫中藥能在中國乃至全世界弘揚光大,造福人類,醫學界人士將每年的3月17日定為“國醫節”。 中醫四診指的是什么? 中醫診斷疾病的方法包括了中醫四診。所以到底中醫四診是什么呢? 望診 望診,即醫生運用視覺對病人全身局部的一切征象以及排出物等進行觀察以了解疾病情況的診察方法。望診應在充足的光線下進行,以自然光線為佳。 聞診 聽聲音、聞氣味。 聞診是對患者發出的聲音,和各種氣味來推斷疾病。 問診 詢問病人自己所感到的癥狀,以前所患過的病等。 切診 切診是指接觸診察,用手診脈或按腹部有沒有痞塊。中醫認為,脈為血府,五臟六腑的氣血都要通過血脈周流全身,當機體受到內外因素刺激時,必然影響到氣血的周流,隨之脈搏發生變化。 中藥怎么煎才正確方法 中藥究竟怎么熬呢?有什么注意事項嗎? 一、選器具 煎煮容器以陶瓷器皿中的砂鍋、砂罐為最好,因為其化學性質穩定,不易與藥物成分發生化學反應,并且導熱均勻,保溫性好。 二、檢查藥 注意核對藥味是否多余或缺失,檢查每味中藥的量是否正確,規避藥房或自己失誤。特別注意是否有先煎或后下的藥統一放置在一個包裝中。 三、浸泡 1、煎煮用水:一般使用無污染的自來水即可,忌用反復煮過的水或隔夜水煎煮中藥。 2、中藥浸泡:加適量冷水浸泡20——30分鐘 ,輕質的中藥、氣溫較高時浸泡時間宜短,重質中藥、氣溫較低時浸泡時間宜長,目的是為了使中藥濕潤變軟,利于有效成分煎出。需要先煎或后下的藥無需浸泡。 3、加水量:經驗加水量是超過藥物表面3——4厘米;理論計算是按每1g中藥加水10mL計算,將總水量的70%用于頭煎,剩下的30%用于第二煎。 四、熬中藥 一般應遵循“先武火后文火”的原則,也就是說先用武火(大火)煮沸,再用文火,保持微沸以減少水分的蒸發。一般中藥要求煎煮兩次,而且在煎藥用水量應該是第二煎的加水量是第一次的加水量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注意:每一煎加水要一次加足,不要邊熬邊加水。 1、“頭煎”:先用大火煮開,再用文火煮10——40分鐘,起鍋濾汁。后下的藥遵醫囑在頭煎的最后幾分鐘放下鍋。(一般解表藥頭煎10——15 分,滋補藥頭煎30——40分鐘) 2、“二煎”:在頭煎的藥渣中加水,再次用大火煮開,再用文火煮與頭煎同樣的時間,起鍋濾汁。(一般解表藥二煎10分鐘,滋補藥二煎25——30分鐘) 3、“混合”:將頭煎與二煎的藥汁混合均勻,分早、晚兩次溫服。 五、特殊處理 如需特殊處理的中藥,可詳細咨詢主治大夫,避免因操作不當導致藥物失效。 國醫節是幾月幾日就為大家介紹到這里,想要了解更多節日時間、節日由來、節日的由來、意義以及宣傳主題等內容,請點擊訪問:節日大全欄目。 推薦閱讀: 1、國際和平日是幾月幾日? 2、國際老人節是幾月幾日? 3、教師節是幾月幾日? 4、中元節是幾月幾日? 5、世界掃盲日是幾月幾日? |